氫能擴大利用 推動氫能加快發(fā)展路在何方

2019-06-21 14:19  來源:中國石油報  瀏覽:  

這聽起來很神奇:你把一個特殊裝置和空氣接觸,將它暴露在陽光下,然后便開始生產氫氣。據近期外媒報道,一個研究團隊宣稱已經將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并不是新鮮事物,能源行業(yè)已經對其開發(fā)利用了多年。但由于制氫技術的掣肘,其一直未能實現大規(guī)模應用。但近一段時期,越來越多的國際共識認為,氫能將在世界向可持續(xù)能源的過渡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6月14日,在G20峰會召開前夕,國際能源署(IEA)發(fā)布了一份特別的氫能發(fā)展報告,稱“氫能擁有巨大的潛力,世界不應該錯過這個使氫能成為我們清潔和安全的能源未來重要組成部分的獨特機會。”

清潔制氫技術正不斷取得突破

氫的燃燒效率大約是汽油的三倍。雖然氫能本身對環(huán)境不會造成什么影響,因為只有水和熱量作為副產品釋放出來。然而,生產氫氣的過程目前還不太環(huán)保。

當前,約95%的氫氣是通過一種稱為蒸汽重整的過程產生的——將氫原子與甲烷中的碳原子分離。但是,這一過程會釋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

另一種生產方法,即電解法,將氫從水中分離出來。電解可以通過風能、水電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原料實現,因此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缺點是價格昂貴。

為了充分發(fā)揮氫氣作為替代化石能源主力的潛力,科學家們需要找到一種更加經濟、環(huán)保且可行的方法來規(guī)?;a氫氣。據美國oilprice報道,利用空氣和水制氫的技術在今年已經取得重要突破。

該網站刊文指出,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依靠太陽能小型裝置,從陽光和空氣中生產液態(tài)碳氫化合物燃料。“這種裝置證明了碳氫燃料可以在現實的條件下由陽光和空氣制成。”

該裝置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并使用太陽能對其進行分解,得到包括氫氣和一氧化碳混合物在內的合成氣,隨后將其加工成煤油、甲醇或其他烴類。

利用太陽能制造碳氫化合物燃料的裝置原理。 圖片來源:ETH Zurich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基礎能源研究所(DIFFER)與豐田汽車歐洲公司合作,試圖開發(fā)一種裝置,吸收潮濕空氣中的水蒸氣,利用太陽能將其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目前,研究人員已經開發(fā)出一種新型固態(tài)光電化學電池,能夠從空氣中捕獲水,然后在陽光照射下產生氫氣。

能夠生產氫氣的光電化學電池近景。圖片來源:DIFFER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的生物科學工程師在2月份表示,他們已經制造出一種氫氣面板,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氫氣。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經過十年的發(fā)展,該小組現在每天可以生產250升的氫氣。其中,20個這樣的氫氣面板可以為一個家庭在整個冬天提供電力和熱能。

魯汶大學的生物科學工程師設計了一種氫氣面板,能將15%的陽光直接轉換成氫氣。圖片來源:KU Leuven

氫能擴大利用關鍵:減少碳排放

上述氫能技術雖然已經是歷史性的突破,但離規(guī)模化應用尚有距離。鑒于從低碳能源生產氫氣的成本仍很高,當前,工業(yè)使用的氫氣幾乎全部由天然氣和煤炭生產。國際能源署表示,每年由天然氣和煤炭制氫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大約為8.3億噸,相當于英國和印度尼西亞年度碳排放量的總和。

減少現有氫氣生產的碳排放是一項挑戰(zhàn),但也是增加全球清潔氫氣利用規(guī)模的機會。

一種方法是從化石燃料的氫生產中捕獲和儲存、利用二氧化碳。目前世界上使用這種工藝的工業(yè)設施還不太多,更多的工業(yè)設施正在籌備中。但若需要達到清潔生產的目標,還需要更大的規(guī)模。

另一種方法是從電能中獲得更多的氫供應。在過去二十年中,已有200多個項目開始運營,將電能和水轉化為氫氣,以減少碳排放。

在汽車、卡車、鋼鐵和供暖建筑等其他領域擴大清潔氫氣的使用是另一項重要挑戰(zhàn)。目前全球約有11200輛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到2030年,鼓勵使用氫能源汽車的政府希望這一數字急劇增加到250萬。

國際能源署分析,預計到2030年,用可再生電力生產氫氣的成本可能會下降30%。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氫氣產量的增加,氫燃料電池、加氫設備都可以從大規(guī)模制造中受益。

除生產工藝外,氫能發(fā)展還面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氫氣的密度很低,需要在高壓下儲存和運輸;

氫氣易燃且無味,在氫氣燃燒之前,必須使用傳感器檢測泄漏;

氫燃料供應商是否愿意建設數量龐大的加氫站來服務氫燃料電動汽車。

推動氫能加快發(fā)展路在何方

國際能源署執(zhí)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指出,“當前氫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不論是能源進口國還是出口國的政府,以及可再生能源行業(yè)、電力和燃氣公用行業(yè)、汽車制造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一些大型技術公司和城市,都在積極推動氫能發(fā)展。”

為了鞏固這一勢頭,國際能源署在其專項報告提出了四個推動氫氣發(fā)展的建議,以幫助政府、企業(yè)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擴大全球氫能發(fā)展的規(guī)模。

1.使工業(yè)港成為擴大使用氫氣的中樞

目前,大部分以化石原料生產的氫氣作為工藝原料的煉油和化工品工廠集中在世界各地的沿海工業(yè)區(qū),如歐洲北海,北美洲的墨西哥灣沿岸和中國東南部。鼓勵這些工廠轉向更清潔的氫氣生產將會減少整體成本。

2.依托現有基礎設施如天然氣管道輸送氫氣

如能依托目前上百萬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僅僅將其中5%的管道用來運輸氫氣,將大大增加對氫氣的需求并減少成本。

3.擴大氫燃料在貨運、客運車隊中的使用

沿著固定路線運送乘客和貨物的汽車、卡車和公共汽車可以轉向使用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4.啟動氫貿易的國際航線

國際合作對于加速清潔氫氣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此外,國際能源署指出,國家、城市政府應在長期能源戰(zhàn)略中確立氫的作用。氫能生產、利用和開發(fā)的公司也應確立長遠的發(fā)展目標,加大對氫能的研發(fā)力度,通過政策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推動氫能的長遠發(fā)展。如這些建議真能被很好的采納和執(zhí)行,我們有理由相信,氫能發(fā)展的春天確實來了!

部分資料參考自:國際能源署《氫能的未來》發(fā)展報告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Schlumberger New Energy、CEA及其合作伙伴宣布任命清潔氫氣生產科技公司Genvia的首席執(zhí)行官

Schlumberger New Energy、CEA及其合作伙伴宣布任命清潔氫氣生產科技公司Genvia的首席執(zhí)行官

Schlumberger New Energy、CEA與合作伙伴宣布,Florence Lambert將擔任清潔氫氣生產科技公司Genvia的首席執(zhí)行官,2021年3月1日生效。Florence將帶來新能源技術領域20多年的工作經驗,她此前曾擔任法國格勒諾布爾市CEA-LITEN的首席執(zhí)行官。
三方面入手攻克技術難關 讓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中國心”更耐受

三方面入手攻克技術難關 讓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中國心”更耐受

多地迎來雨雪降溫天氣之時,一則“MH170金屬板電堆在無輔助熱源條件下零下39℃成功啟動”的消息受到關注。有評論說這為燃料電池行業(yè)發(fā)展注入“強心劑”。近日,記者對電堆研發(fā)團隊進行了專訪。
日本的氫能發(fā)展戰(zhàn)略及啟示

日本的氫能發(fā)展戰(zhàn)略及啟示

能源安全和環(huán)保問題一直是日本能源的核心關切。日本的一次能源供給94%來自海外,原油的消費98%集中在汽車燃油領域,這些原油87%來自中東地區(qū)。為了減輕對外部能源的依賴,日本一直把提高能源效率作為重要的手段,從政策和技術方面支持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即使這樣,仍然需要大量進口化石能源。氫能同時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日本制定的目標是2030溫室氣體排放比2013年減少26%(或者比2005年減少25.4%)。根據巴黎協議的承諾,日本在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減少80%(基準年沒有規(guī)定)。
德國發(fā)布總投資90億歐元的《國家氫能戰(zhàn)略》,推出38項具體措施

德國發(fā)布總投資90億歐元的《國家氫能戰(zhàn)略》,推出38項具體措施

能源方面,2020年德國高度重視“綠色氫能源”,將氫視為德國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原材料,發(fā)布總投資90億歐元的《國家氫能戰(zhàn)略》,推出38項具體措施,涵蓋氫的生產制造和應用等多個方面。
中國科大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大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大團隊受三維立方體向四維超立方體演變的啟發(fā),將鈀鉑均勻合金立方體進行氧化刻蝕,通過精準調控鈀原子去除和余下鈀原子、鉑原子重排,得到鈀鉑合金超立方體框架結構。此外,通過調節(jié)初始立方體中鈀、鉑比例,還可以得到八足體和立方框架結構。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