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與中科院聯手成立重點實驗室

2019-12-16 14:10  來源:中核集團  瀏覽:  

12月13日,中核集團與中科院在北京簽署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聯合重點實驗室共建協議,并進行揭牌。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出席簽約儀式。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全面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落地。

顧軍表示,中核集團與中科院始終保持著密切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核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完整核工業(yè)產業(yè)鏈的企業(yè),中科院則是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核集團與清華大學等四所高校開展的共建研究院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此次與中科院共建聯合重點實驗室,體現了中核集團堅持不懈推進“小核心、大協作”構建聯合創(chuàng)新體的一貫理念。未來雙方要以核材料這一具有廣闊發(fā)展前景的領域作為切入點,持續(xù)推進開展基礎研究合作,以更開闊的視野,在更廣泛的領域加強溝通,充分利用雙方在產業(yè)化及科學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共同推進重點項目落地,保障國家戰(zhàn)略核科技任務圓滿完成。

曹述棟強調,要加快推進聯合重點實驗室建章立制,加強頂層設計,提前謀劃制訂發(fā)展規(guī)劃。未來雙方要精誠合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將聯合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核用材料設計與研發(fā)基地、核用材料安全評價與壽命預測研究中心。

隨后召開的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聯合重點實驗室章程》、《理事會議事規(guī)則》、《事權分級管理規(guī)定》、聯合重點實驗室管理層人員等事項。

集團公司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人力資源部、產業(yè)開發(fā)與國際合作部,核電工程公司及中科院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參加活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俄羅斯核能制氫現狀與展望

俄羅斯核能制氫現狀與展望

目前,規(guī)?;a氫氣的最理想方法是天然氣+水蒸氣進行轉化?,F在,全球48%的氫氣產量是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在1mol甲烷與2mol水能釋放出4mol的氫氣。因此,蒸汽轉化是從天然氣中生產氫氣的最有利的方法,盡管它需要相對較高的能源成本,即每將1mol甲烷轉化為4mol氫氣需要200kJ能量。
加拿大核協會和歐洲原子能論壇簽署核能技術合作協議推動氣候目標

加拿大核協會和歐洲原子能論壇簽署核能技術合作協議推動氣候目標

加拿大核協會和歐洲原子能論壇(FORATOM)于1月26日簽署了一份在核領域開展合作促進清潔、創(chuàng)新和先進的核技術的諒解備忘錄。這項協議將加強兩個協會在促進核能開發(fā)、應用和部署以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方面的努力。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20年度十大新聞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20年度十大新聞

為紀念核工業(yè)創(chuàng)建65周年,1月15日,71名“核工業(yè)功勛榜”上榜人員及家屬代表被授予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章,其中25位經原子能院推薦: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芳允、錢三強、彭桓武、丁大釗、王乃彥、王方定、王承書、楊承宗、肖倫、汪德熙、張煥喬、戴傳曾、馬福邦、阮可強、周永茂、徐銤、吳有訓、黃勝年、潘自強、樊明武、何澤慧。此外,院堆工部快堆研發(fā)設計團隊、放化所核燃料后處理工藝技術研發(fā)團隊,中核集團首席專家、特材工程部總工程師胡石林,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同位素所所長羅志福入選“奮進中核人”名單。
廣州聚變科學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林溪石探討第五代核能系統(tǒng)

廣州聚變科學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林溪石探討第五代核能系統(tǒng)

2020年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fā)布了10個對科學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是第五代核能系統(tǒng)會是什么樣子?就這個問題,廣州聚變科學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林溪石召集有關專家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兩院院士評出2020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兩院院士評出2020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今天(1月2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出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發(fā)布了這十大進展。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