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高質量發(fā)展新時期核電工程建設管理、質量提升與創(chuàng)優(yōu)”為主題的2020年秋季核電建設高層會議暨核電建設質量大會在廈門召開。中國核能行業(yè)協(xié)會輪值理事長江毅致開幕辭,以下為致辭內容摘要。
近日,由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固體廢物處理系統(tǒng)水泥固化成套裝置,于卡拉奇K-2/K-3核電項目現場順利完成水泥固化取樣工作,10月30日,順利完成批量固化試驗最后一桶濾芯固定試驗,標志著水泥固化線正式具備生產條件。
記者10日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于日前通過歐洲用戶要求的符合性評估,獲得了EUR組織頒發(fā)的認證證書。
11月1日9時10分,經過連續(xù)34個小時的拼搏奮戰(zhàn),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0m板澆筑順利完成,標志著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正式結束“地下工作”,后續(xù)將集中在0m以上結構層施工。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部結構沖出地平線。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2015年開工建設,2020年9月4日15時30分,隨著第1組燃料組件順利入堆,該機組進入主系統(tǒng)帶核調試階段,裝料完成后,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在今年年底迎來正式并網發(fā)電,投產運行。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
10月31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6號機組核回路沖洗圓滿完成,為二回路聯(lián)合水壓試驗開始以及后續(xù)冷試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核回路沖洗是保障一回路完整、密封、清潔的基礎,是核島安裝工程的重要里程碑節(jié)點,標志著核島主要核輔助系統(tǒng)主體工程安裝完成。通過核回路沖洗考驗,核島主要及輔助系統(tǒng)才具備整體調試條件。
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官方消息,由中核集團組織、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主導編制、核工業(yè)標準化研究所參與編制的國際標準《壓水堆核電廠一回路冷卻劑系統(tǒng)設備和管道保溫層設計規(guī)范》(標準編號為ISO 23466: 2020)于2020年10月26日正式發(fā)布!該標準是我國首項核電國際標準,也是我國核領域首項ISO標準。該標準的發(fā)布標志著我國自主核電技術進一步獲得國際認可,是中核集團在世界核電領域增強競爭力的重要布局,對支撐華龍一號“走出去”和提升我國核電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常輔股份(871396)憑借著在閥門執(zhí)行機構領域40年深耕,從一開始應用國外先進技術,到如今多項成果處于行業(yè)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助力我國工業(yè)自動化發(fā)展,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技術積淀下,常輔股份收獲了中核集團、中石油等客戶,先后參與到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華龍一號”等國家重大項目中。行業(yè)地位進一步確立,在我國閥門執(zhí)行機構市場占有率超10%,排行業(yè)前2名。
國際領先!中國又一核反應堆面世,安全性提升100倍,遠超華龍一號!
裝機容量方面,IEA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核電總裝機容量443吉瓦,新增裝機容量5.5吉瓦,與2018年的11.2吉瓦(1989年以來最大新增容量)相比大幅下降;全球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0.5吉瓦,其中經合組織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在建核電裝機占比分別為33%、17%和8%。
10月21日15時09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tài),標志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tài),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華龍一號”是我國完全具備自主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是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東方電氣集團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5號機組提供了常規(guī)島汽輪發(fā)電機組、核島蒸汽發(fā)生器、穩(wěn)壓器、PRS換熱器、安注箱和硼注箱等,是本項目最大的設備供應商。
華龍一號安全么?
華龍一號遇上“福島核事故”頂得住么?
和美國、法國三代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有什么優(yōu)勢?
中國是否進入了核電強國的陣營?
此前在9月2日,華能控股開發(fā)的海南昌江二期項目獲得國務院核準,華能由此正式成為第四大核電業(yè)主。而華能核電躍入第四家業(yè)主門檻的鑰匙,正是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華能十余年的核電雄心積累,到今年終于實現實質性突破。
今年8月,華能集團曾在石島灣召開工程現場報告會暨研討會,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出席,任上第二次邀請十余位院士進行高溫氣冷堆及核電產業(yè)研討。
21日15時09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tài),標志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tài),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核電站核反應堆臨界類似常規(guī)火電廠鍋爐的點火過程,也如同心臟起搏。臨界后,作為反應堆的“心臟”——堆芯將開始持續(xù)“跳動”,反應堆處于帶核平衡運作狀態(tài)。
10月12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核工業(yè)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中核集團以“核力無限、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亮相展覽,用最全的堆型、最新的成果、最強的抗疫、最暖的扶貧為主線,全景式展示了我國完整核工業(yè)產業(yè)體系的“強大核能實力”,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在本屆核工展上,中核集團打出了“全明星陣容”,包括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玲龍一號、“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CF系列核燃料元件、質子治療等模型,抗疫表彰、扶貧成果等一經亮相,就成為核工展最亮的網紅打卡地,并獲中央電視臺聚焦關注。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廣核和中核在前期兩集團分別研發(fā)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礎上,聯(lián)合開發(fā)的。目前,中國已同意依托中廣核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和中核福清5、6號機組建設“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這標志著中國核電建設邁進新的時代,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力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