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幫助電池實現自我修復

2019-12-24 09:06  瀏覽:  

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克里斯多夫·埃文斯(右)和研究生布萊恩·京開發(fā)了一種既可自愈又可回收的固態(tài)電池電解質。

能源界網訊:鋰離子電池因內部短路而臭名昭著,這種短路會點燃電池的液體電解質,導致爆炸和火災。伊利諾伊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fā)出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這種電解質在損壞后可以自我修復,而且這種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的情況下被回收利用。

這項新的研究可以幫助制造商生產可回收,自我修復的商業(yè)電池,該研究發(fā)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

研究人員說,當鋰離子電池經歷多次充放電循環(huán)時,它們會形成微小的樹枝狀固體鋰結構,這種結構被稱為樹突。這些結構會降低電池壽命,導致熱點和短路,有時還會變大,刺穿電池內部,導致電極和電解質液體之間發(fā)生爆炸性的化學反應。

研究人員說,化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在推動用固體材料(例如陶瓷或聚合物)代替鋰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然而,這些材料中的許多是剛性且易碎的,導致電解質與電極之間的接觸不良以及導電率降低。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和該研究的合著者布萊恩·京(Brian Jing)說:“固體離子導電聚合物是開發(fā)非液體電解質的一種選擇。但是,電池內部的高溫條件會熔化大多數聚合物,從而再次導致樹枝晶和故障。”

過去的研究已經通過使用交聯(lián)形成橡膠狀鋰導體的聚合物鏈網絡生產了固體電解質。這種方法延遲了樹枝狀晶體的生長。但是,這些材料很復雜,損壞后無法回收或治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網絡聚合物電解質,其中的交聯(lián)點可以發(fā)生交換反應并交換聚合物鏈。研究人員說,與線性聚合物相比,這些網絡實際上在加熱時會變硬,從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枝晶問題。此外,它們在損壞后很容易分解并重新固化成網狀結構,使其可回收利用,并且由于其自愈性,因此在損壞后可以恢復導電性。

“這種新型的網絡聚合物還顯示出卓越的特性,即電導率和剛度都隨加熱而增加,這是常規(guī)聚合物電解質所沒有的,” 京(Brian Jing)說。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第一作者克里斯托弗·埃文斯(Christopher Evans)說:“大多數聚合物都需要強酸和高溫才能分解。我們的材料在室溫下可溶于水,這是一種非常節(jié)能且環(huán)保的工藝。”

研究人員說,研究小組探測了這種新材料的導電性,并發(fā)現其作為有效的電池電解質的潛力是有希望的。

埃文斯說:“我認為這項工作為其他人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測試平臺。” “我們在聚合物中使用了非常特殊的化學反應和非常特殊的動態(tài)鍵,但我們認為該平臺可以重新配置以與許多其他化學方法一起使用,以調節(jié)電導率和機械性能。”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2021年預測儲能鋰電池行業(yè)發(fā)展迎來重大利好

2021年預測儲能鋰電池行業(yè)發(fā)展迎來重大利好

2021年鋰電池新能源行業(yè)“?!鞭D乾坤可期。鋰電池的火熱就不用多說了,鋰電池在傳統(tǒng)領域主要應用于數碼產品,在新興領域主要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領域。電池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仍然被各大機構長期看好,可以預見,2021年電池新能源行業(yè)多個細分行業(yè)將迎來高成長發(fā)展新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鈉離子電池就是首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鈉離子電池就是首選

目前,在鈉離子電池基礎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產業(yè)化推進速度等方面,中國企業(yè)都處在國際領先地位。中國有機會引領鈉離子電池技術發(fā)展趨勢,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鈉離子電池產業(yè)化。
科學家利用弱電解質鍵讓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更好地運行

科學家利用弱電解質鍵讓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更好地運行

了探索更具應用前景的鋰電池,許多研究團隊已將目光放到了基于純鋰的金屬陽極方案,而不是當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時為了攻克在低溫下性能不佳的缺點,該領域的科學家們也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團隊,就依靠電解質中的弱鍵,釋放了鋰金屬電池在寒冷條件下的空前性能。
俄羅斯開發(fā)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

俄羅斯開發(fā)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

全世界都在開發(fā)把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俄羅斯也不例外。莫斯科電子技術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種能夠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材料,將來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為便攜式小裝置充電。相關研究發(fā)表在《可持續(xù)性》雜志上。
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tǒng)

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tǒng)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guī)泩F隊與劉生忠團隊合作,開發(fā)出一種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該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級電容器、鋰離子微型電池和全柔性自供電壓力傳感系統(tǒng)。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先進材料》上。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